2022年南京工业大学专转本法学专业考试大纲
考查内容
(一)课程 A:法理学
【考查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要求考生按照“了解”、“理解”、“掌 握”三个层次规定达到相应的能力层次要求。 1.了解:以法学理论为载体,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责任等要素, 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激发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 认同,让学生成为德法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2.理解: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法的本体与价值、法的演进、法 的运行、法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学习, 培养学生法学思维能力,为学习其他法学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论 基础。 3.掌握:要求考生通过对法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的学习, 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查内容】 1.导 论 1.1 法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 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法学体系。 1.2 法理学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原则区别。 1.3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研究方法 2. 法的概念 2.1 法的基本特征 2.2 法的本质 2.3 法的要素构成,掌握法律规则的特征与分类、法律规则 与法律原则的关系、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 3. 法的作用与价值 3.1 法的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 3.2 法的价值 法的价值的概念、正义的概念及分类、自由的含义以及秩序 的概念。 4. 法的历史发展 4.1 法的起源 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行为规则,原始氏族习惯与法的关系, 各种社会法律制度的特点。 4.2 法的发展 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法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法产生的共同 规律以及法律历史发展的规律。 4.3 资本主义法 资本主义两大法系的特征和区别。 4.4 法律移植与法律继承 5.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5.1 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一般理论 经济、政治的概念,法与经济、法与政治的关系。 5.2 法与道德、宗教和人权 道德与宗教的概念,法与道德和宗教的关系等,社会主义法 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5.3 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 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积极因 素和消极因素。 6. 法的制定 6.1 法的制定概述 法的制定的概念和要素;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2 立法体制 6.3 立法程序 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 6.4 法的渊源和分类 6.5 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法律部门的概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7. 法的实施和监督 7.1 法的实施概述 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和法律监督的概念和特点。 267 7.2 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的含义和种类。 7.3 法律监督 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和原则,当代中国法律监督体系。 8. 法律关系 8.1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法律关系的特征。 8.2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法律关系主体、内容和客体的概念,不同种类法律关系中的 权利与义务。 8.3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法律事实的分类;掌握各种法律关系的运用,权利与义务 的一致性,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
(二)课程 B:宪法学
【考查目标】 本大纲,旨在通过考试考查考生“了解”、“理解”、“掌握”三 个层次的素质水平。 1.了解:要求考生能够概括性地认识和领会宪法学课程中 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并能正确地加以表述, 形成初步的宪法思维。 2.理解:要求考生全面理解和把握宪法的基本理论、制度、 原则、目的等,并形成系统的宪法认知能力。 3.掌握:(1)要求考生具备宪法思维方式,主要是宪法问 题意识,即通过现象发现宪法问题,透过问题提炼观点,运用材 268 料论证观点的意识。(2)掌握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制度及其具体 的实施状况,能够运用宪法学基本理论分析实践中的问题,为以 后学生学习其它法学课程打好理论基础和宪法基础。
【考查内容】 1.宪法基本理论 1.1 宪法的概念 1.2 宪法的分类 1.3 宪法规范、宪法渊源和体系结构 1.4 宪法的制定、修改和解释 1.5 宪法的基本原则 1.6 宪法的作用 1.7 宪法的监督实施和必要性及意义 2.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2.1 近代宪法的发展概况 2.2 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3.国家性质 3.1 国体 3.2 经济制度 3.3 精神文明 3.4 政治文明 3.5“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4.政权组织形式 4.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2 选举制度 269 5.国家结构形式 5.1 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与分类 5.2 我国国家结构形式 5.3 行政区划 5.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5 特别行政区制度 5.6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5.7 国家标志 6.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6.1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6.2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本质 6.3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 6.4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内容 6.5 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7.国家机构(上) 7.1 国家机构概述 7.2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 7.3 国家元首 7.4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7.5 最高国家军事机关 8.国家机构(下) 8.1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8.2 监察委员会 8.3 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
(三)课程 C:民法总论
【考查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要求考生按照“了解”、“理解”、“掌 握”三个层次的规定达到相应的能力层次要求。 1.了解:要求考生能够概括性地认识和领会民法总论课程中 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并能正确地加以表述, 形成初步的民法思维。 2.理解:要求考生全面理解和把握民法总论的基本理论和制 度,并能够较为系统地把握民法总则的基本原理。重点内容是民 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及其三要素,民事主体的种类及其 基本内容,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特别是物的种类、分类标准及意义, 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核心内容,代理制度,诉讼时效制度等。 3.掌握: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掌握民法总论的 主要法律制度,并且具备运用民法理论知识和现行民事法律规范 对进行案例分析的能力。
【考查内容】 1.民法概述 1.1 民法的概念及民法的调整对象 1.2 民法的性质 1.3 民法与相邻法律的关系 1.4 民法的渊源 1.5 民法的适用范围 2.民法的基本原则 2.1 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功能 271 2.2 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3.民事法律关系 3.1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及构成要素 3.2 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3.3 民事权利 3.4 民事法律事实 4.民事主体—自然人 4.1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4.2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4.3 监护 4.4 住所 4.5 宣告失踪 4.6 宣告死亡 4.7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5.民事主体—法人 5.1 法人的概念、特征、分类 5.2 法人的成立、变更和终止 5.3 法人的能力 6.民事主体—非法人组织 6.1 非法人组织的概念、特征、类型 6.2 非法人组织的设立 6.3 非法人组织民事责任的承担 7.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物 7.1 物的概念、特征 272 7.2 物的分类的具体类型、分类标准及其法律意义 7.3 其他客体包括货币、有价证券、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物 8.民事法律行为 8.1 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特征、分类及形式 8.2 意思表示 8.3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8.4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8.5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8.6 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 8.7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9.代理 9.1 代理的概念、特征、适用范围及分类 9.2 代理权 9.3 无权代理 9.4 表见代理 10.民事责任 10.1 民事责任的概念、民事责任承担方式、民事责任的免责 事由 10.2 民事责任的类型 10.3 民事责任中的特殊情形 11.诉讼时效和期限 11.1 诉讼时效 11.2 期限
感谢您阅读2022年南京工业大学专转本法学专业考试大纲,本文出自:诚为径统招专升本网,转载需带上本文链接地址:https://tzzsb.cwjedu.com/ksjc/14669/p1
- 温馨提示:
- 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诚为径教育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