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升本语文必背篇目—前赤壁赋
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知道上面这种想法不能屡次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课文赏析
一、本文表现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通过泛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辩驳,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理解并分析此篇赋文创造性地运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手法来表现内心矛盾的独特构思。
答:作者心中因遭沉重挫折而产生的消极悲观、苦闷哀愁的情绪,以“客”之口吻加以宣泄;而由客观景象感悟到的潇洒超逸、旷达乐观的情怀,通过“主”的辨析加以高扬。
三、具体分析此篇赋文写景、抒情、说理有机结合,具有理趣之美的特点。
答:作者把情、景、理三者巧妙地融为一体,寓情于景,借情明理:
第一段写秋景,先描绘出“清风徐来,水波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悠远画面,再由眼前的美景触发“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的旷达之情。而水、月、风这些景物又是下文说理的张本。
第二段是“客”的议论,经“羡长江之无穷”扣住水,以“抱明月而长终”扣住月,以“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紧紧结合自然景物来说理,表达出“客”的消极、悲观。
第三段是“主”的辨析:以水和月这两样景物作譬喻,阐述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化解了“客”的悲观情绪,构建豁达、乐观的人生信念。
以上便是关于福建专升本语文必背篇目—前赤壁赋的详细介绍了,如果对福建地区统招专升本还 有什么不理解的欢迎与诚为径统招专升本网联系,我们的老师都会为大家解答!我们每天都会更新[标 签:频道]内容,欢迎收藏本站!
如需上文所提附件,请与诚为径老师联系,还有免费习题和真题供大家练习!
感谢您阅读福建专升本语文必背篇目—前赤壁赋,本文出自:诚为径统招专升本网,转载需带上本文链接地址:https://tzzsb.cwjedu.com/kskm/21918/p2
- 温馨提示:
- 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诚为径教育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