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22 年专升本考试大纲《宪法学》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组织和程序
1.选举的组织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2.选区划分
除军人代表采职业代表制外,其他一贯实行地域代表制。选区按地域划分,在具体划分方法上,规定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
3.选民登记
4.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5.投票和选举结果的确认
6.代表的补选和罢免
三、我国选举权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
1.物质保障
2.法律保障
第七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上
)第一节 几个重要的相关概念
一、公民与国民
二、公民与人民
三、基本权利与人权
四、变化中的中国宪法有关规定
第二节 宪政下的基本权利与国家权力
一、宪政与基本权利
二、基本权利与国家权力
第三节 基本权利的保障
一、政治保障的重要性
二、立法上的保障
三、司法的价值
第八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
第一节 平等权
一、平等权的历史渊源
二、公民平等权的含义与特征
三、平等权的范围
平等权的范围是指公民在立法、司法和守法上的平等,还是仅指公民在司法、守法上的平等,不包括立法的平等范围,这是法学界存有争议的问题。
四、平等权的相对性
平等权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相对的概念。平等本身也处于一个发展过程之中。
第二节 政治权利
一、政治权利的概念和范围
政治权利亦称为参政权。它是指依照宪法规定,公民参加政治生活的民主权利和在政治上享有的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的自由权。
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1.概念
选举权是指公民享有选举国家权力(立法)机关的代表和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享有被选举为国家权力(立法)机关代表或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2.选举权的性质
宪法学上关于选举权是公民的权利还是公民的职务,主要有三种学说。
(1)固有权利说。
(2)社会职务说。
(3)二元说。
三、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通过口头、书面及电影、戏剧、音乐、广播、电视等方式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权利。
四、出版自由
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扩充表现,是广义的言论自由。它主要是指公民有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出版物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的权利。
五、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集会是指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示意愿的活动。游行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思的活动。
六、结社自由
公民的结社自由是指公民为了一定的宗旨而依照法律规定的手续组织某种社会团体的自由。结社可分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结社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结社。
第三节 宗教信仰自由
一、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个人的权利,信与不信宗教由公民个人选择,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意义
三、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及其保障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应当在宗教场所进行。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不得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
第四节 人身权利
一、人身权利的含义
公民的人身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与人身有关的其他权利和自由受法律保护,不得非法侵犯的权利。其范围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和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二、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的主要内容及其法律保护
1.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公民的人身和行动不受任何非法搜查、拘禁、逮捕、剥夺、限制和侵害。
2.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人格尊严是指与人身有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权利,它是公民作为权利主体维护其尊严的重要方面。
3.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通信自由是指公民有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进行通信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通信秘密是指公民通信的内容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私拆、毁弃、偷阅他人的信件。公民的通 信包括书信、电话、电报等进行通信的各种手段。
三、公民人身权限制的条件
国家机关只有在符合下列三项条件下,才能限制公民的人身权:
第一,作出限制行为的机关必须是合法的国家机关。
第二,必须具有法律规定的原因。
第三,必须遵循合法的程序。
第五节 监督权
一、监督权的宪法规定和基本特征
二、监督权的内容
(一)批评建议权
批评权是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和错误,有权提出要求克服改正的意见。建议权则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的工作,有权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
(二)申诉权
申诉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作出的决定不服,可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请求,要求重新处理的权利。申诉分为诉讼上的申诉和非诉讼的申诉两类。
(三)控告检举权
控告检举权是指公民对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提出指控,请求有关机关对违法失职者给予制裁的权利。
(四)取得赔偿权
取得赔偿权是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受害人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感谢您阅读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22 年专升本考试大纲《宪法学》,本文出自:诚为径统招专升本网,转载需带上本文链接地址:https://tzzsb.cwjedu.com/ksjc/13885/p3
-
温馨提示:
- 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诚为径教育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